新闻动态
- 发布日期:2025-01-22 19:10 点击次数:147
“哼,孩子发什么脾气!小小年纪就脾气大,长大了还得了!必须得狠狠打压,让他知道这脾气不能随便发!”不少家长秉持着这样的观念,试图用强硬的手段去制止孩子的脾气。然而,令人震惊的是,这种看似“为孩子好”的做法,实则如同一把利刃,深深地伤害着孩子幼小的心灵。
在现实生活中,我们常常能看到这样戏剧性的场景:孩子因为心爱的玩具被抢或者小小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而发脾气,大哭大闹。这时,有些家长就会立刻大声呵斥,甚至动手打骂,试图让孩子马上停止哭闹。孩子在家长的威严下,可能会瞬间止住哭声,变得乖巧安静。表面上看,问题似乎解决了,可实际上,孩子内心的情绪并没有得到真正的释放和理解。
脾气,本是孩子的一种语言。他们还不具备成熟的表达能力,无法像成年人一样清晰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和需求。当他们遇到挫折、不满或者困惑时,发脾气就成了他们表达内心的一种方式。就像一个还不会说话的婴儿,只能通过哭声来传达自己饿了、困了或者不舒服的信息。如果我们一味地阻止孩子发脾气,就等于堵住了他们与我们沟通的渠道,让他们的内心世界变得孤立无援。
不允许孩子发脾气,对孩子的伤害是多方面的。从心理层面来说,孩子会觉得自己的情绪是不被接纳的,他们会压抑自己的真实感受,久而久之,可能会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。比如,有些孩子会变得胆小怯懦,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;有些孩子则会在内心积累过多的负面情绪,一旦爆发,就可能造成更严重的后果。从性格养成的角度看,孩子可能会变得叛逆或者自卑。他们要么通过极端的方式来反抗父母的压制,要么陷入自我否定的漩涡,认为自己是不好的,不值得被爱。
展开剩余56%而教会孩子好好生气,才是正确的引导方式。就像我之前看的《“非暴力沟通”亲子绘本》里的3个黄金句式,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方法。
第一步,“我感到+我希望”,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诉求。比如,孩子因为小伙伴抢了他的玩具而生气,他可以说:“我感到很生气,我希望你能把玩具还给我。”这样,孩子不仅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情绪,还能让对方明白自己的需求。
第二步,“肯定+释放”,帮助孩子合理处理情绪。家长可以先肯定孩子的情绪:“宝贝,你生气是很正常的,因为你的玩具被抢了,谁遇到这种情况都会生气的。”然后引导孩子通过合适的方式释放情绪,比如深呼吸、画画、倾诉等。
第三步,“我觉得+你觉得”,和孩子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。家长可以说:“我觉得我们可以一起商量一下,怎么轮流玩这个玩具,你觉得怎么样?”这样,孩子就会参与到问题的解决中来,学会用理性的方式处理矛盾。
然而,现实中很多家长却很难做到这一点。一方面,他们可能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,认为孩子发脾气就是不懂事;另一方面,他们自己可能也缺乏情绪管理的能力,不知道如何正确引导孩子。这是多么无奈的现状啊!
其实,孩子生气从来都不是坏事,而是他们学会情绪管理的契机。作为父母,我们要学会倾听孩子发脾气背后隐藏的诉求,给予他们足够的爱与接纳。当孩子在情绪的海洋中挣扎时,我们要陪伴着他们,引导他们合理地释放和宣泄情绪。只有这样,孩子才能一步步走出情绪的泥潭,逐渐成为情绪的主人,在爱与接纳里,向阳生长。
让我们摒弃那些错误的观念,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孩子,让他们在健康、快乐的环境中成长。因为,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独一无二的种子,只要我们用心呵护,他们都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美丽花朵。
发布于:山东省